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 新闻传播学 (代码:0503 )
二级学科名称: 新闻学 (代码: 050301 )
二级学科名称: 传播学 (代码: 050302 )
学制:三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专业领域带头人及梯队人员情况:本一级学科现拥有教授9名,副教授13名;拥有博士学位者11名。专业方向分为:舆情研究;影视与新媒体传播;媒介文化与批评;新闻生产和发展传播学。各专业方向带头人分别为:王首程教授、戴剑平教授、纪德君教授、田秋生教授和徐晖明博士。
专业领域研究的特色优势:
1、舆情研究主要关注党和政府的舆论应对以及大众舆论发展走势与规律。目前已形成一支由3名教授领军的团队,先后承担了中宣部等多项委托课题,撰写分析报告逾800篇,带头人王首程教授是广东省委宣传部特聘舆情研究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公开表彰的优秀审读专家。
2、影视与新媒体传播主要研究全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媒介融合及其网络媒体的实践价值。近年来,该方向启动了“影视传播系统研究”项目,重点研究流动性背景下各类媒介之间的交叉性、联动性和媒介发展的整体性。带头人戴剑平教授是国内较早提出“整合影视”并倡议建立影视新学科的代表人物,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香港回归以来粤港两地电视剧的比较研究》在华语传媒研究领域内已引起高度关注。
3、媒介文化与批评侧重从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展开研究。带头人纪德君教授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省级)、第二、三届广州市思想战线优秀人才,第十二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是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我国古代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丰厚。
4、新闻生产以跨学科方法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市场化媒体的新闻生产。带头人田秋生博士是国内党报市场化新闻生产的主要研究者,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他立足《广州日报》的新闻实践,首次提出了社会转型期制约党报新闻生产的三重逻辑的理论。
5、发展传播学主要研究急速变动的社会背景下传播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并关注对象的地域性。带头人徐晖明博士是国内发展传播学的主要研究者,他在全国性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大众传播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国家级创新试验区1个、教育部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市级课题20余项,横向课题到位资金近200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一批研究成果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代表性专著有《市场化的党报新闻生产》《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等。教材《应用文写作》被评为教育部精品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前在研的课题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香港回归以来粤港电视剧的比较研究》1项,教育部项目《中国古代小说进出书场研究》、《报网互动情境下的报纸新闻生产研究》、《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项,省部级项目《广州市广府文化资源调研报告》、《粤港青年族群网络传播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纸新闻生产研究》、《1997年以来粤港两地电视节目类型发展研究》等5项,以及厅局级项目15项、《南方影视传媒发展机制研究》等横向项目2项。
三、培养目标
1.思想素质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公德。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2.业务素质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不断追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理论素养,对传播学、新闻学的支持性学科(包括自然科学),有广泛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具备在本学科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性。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能参与国际对话和交流。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入学三个月后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及身心健康。通过课程学习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其科研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公共学位课(政治与外语)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一级学科学位课、二级学科选修课和任选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课堂讨论。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报告和论文。
五、专业内容介绍
序号
| 专业名称
| 研究内容和特色简介
| 其他要求
|
1
| 新闻学原理
| 研究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2
| 广播电视新闻
| 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探寻其规律及操作规范,并研究广播电视媒介与社会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特色:服务社会的特点突出。
| |
3
| 媒介文化与批评
| 研究大众文化的生产、传播规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特色:有鲜明的指导性。
| |
4
| 新闻生产
| 以跨学科方法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市场化媒体的新闻生产问题。特色:综合性特色鲜明。
| |
5
| 传播理论与实务
| 主要研究传播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探讨传播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
6
| 新媒体传播
| 研究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一般规律,探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特色:应用性特色鲜明。
| |
7
| 发展传播学
| 主要研究急速变动的社会背景下传播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关注对象的地域性。特色:地域性特色鲜明。
| |
8
| 广告传播
| 研究广告传播的一般规律,探讨广告传播过程中的理论及实践问题。特色:实践性特色鲜明。
| |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填写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
七、课程教学大纲
每门课程须编写“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八、实践学习规划
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担任一门本科主干课或专业课教学辅导工作。研究生必须跟班听课,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协助主讲教师答疑,并承担两周课堂讲授工作。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讲课时,主讲教师必须听课,便于指导并作出评价。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是在校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性创造性思维,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实践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时间赴新闻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二是平时各研究方向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学习期间至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第四学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撰写计划,并在本专业或导师所属教研室内进行开题报告,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后,送校研究生院备案。学位论文的开题在第四学期中段前完成。开题报告通过后,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合格获得1学分。论文应阐述传播学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求格式规范,命题正确,论据翔实,逻辑性强,文字流畅。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请两位专家(含一位校外专家)写出评阅意见。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后,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系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必读书目:
1.《论出版自由》,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世界经典新闻学著作)
1.《论自由》,密尔著,商务印书馆,1959年(世界经典新闻学著作)
3.《新闻学》,徐宝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经典新闻学著作)
4.《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中国经典新闻学著作)
5.《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人民出版社,1988年(历史唯物主义传播观的基本著作)
6.《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概论》,陈力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的代表作)
7.《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完整的中国新闻史著作)
8.《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02年(目前国内最新的世界新闻史著作)
9.《传播学概论》,施拉姆、波特著,新华出版社,1984年(传播学代表作)
10.《哈贝马斯论交往》,陈学明、吴松、远东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最有代表性的批判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汇编)
选读书目:
1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目前较为完善的传播学教材代表作)
12.《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美]利文森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论述不同传媒形态影响社会结构的研究著作)
13.《得乐园失乐园》,李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对网络的理性思考)
14.《报业经济和报业经营》,唐绪军著,新华出版社,1999年(报业经济研究代表作)
15.《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目前国内研究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新闻传播相关条款的惟一概论性著作)
16.《新闻写作教程》,密苏里新闻学院集体编写,新华出版社,1986年 (国外新闻写作代表作)
17.《人与故事》,高小康著,东方出版社,1993年(国内符号学的通俗著作)
18.《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张首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当代文艺理论)
19.《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社会心理学代表作)
20.《修词理据探索》,张炼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修辞代表作)
21.《逻辑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
22.《中国思维形态》,吾淳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23.《电视新闻传播》,王首程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
24.《市场化的党报新闻生产》,田秋生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
25.《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张静民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26.《中国发展传播学(广东卷)》,徐晖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学术期刊:
27、《新闻传播研究》
28、《新闻大学》29、《国际新闻界》
30、《现代传播》
31、《当代传播》
32《中国记者》
33、《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34、《新闻传播》(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bat365在线平台官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编发:何思其)